念新聞只能選擇當記者?我在科技公司實習的那些日子

身為一名新聞所研究生,最常被問的問題就是:「你以後要當記者嗎?」但因為種種因素,我很確定自己不會往本科系發展。也可能是因為生性叛逆,想證明科系背景不該是限制,因此在尋找實習機會時,我決定前往完全跳脫舒適圈的科技產業。

實務面-科技知識從0到1

來到科技公司以前,我並不具備豐富的產業知識,甚至onboard前一天還緊張到睡不著,事後證明我真是多慮了。由於待在Marketing部門的緣故,我們的工作就是協助這些產品的推廣,因此得以快速地學習到各式AI技術、專有名詞,並了解它們是如何被應用的。這邊說的「了解」,不只是自己的吸收(input),而是還能夠說給別人聽(output)。在威盛的日子裡,我和我的實習夥伴負責的產品是Pixetto AI視覺感測器,工作內容包含社群及文章的行銷、應用教程的發想、製作數據報表,有鏡頭恐懼的我甚至錄製了教程影片。

值得一提的是,Marketing部門是個非常國際化的單位,我常常誤以為自己在外商實習。部門裡外國同事就佔了一半,時常需要使用英文溝通,口說能力因此大幅進步,只要有上班的時間我都盡量把握機會開口練習。且部門風氣也很和諧歡樂,大家時常進行一些文化交流,可以說是間接的「開拓視野」,實在是個可遇不可求的工作環境。此外,數據監測原本我是非常不熟悉的,但是夥伴們不只很有能力,也很樂於分享互助,因此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以前不會的技能,讓我有機會一同製作部門的數據dashboard,十分受用。當然偶爾也有一些非routine的協助工作,像是翻譯、影片剪輯,實體活動等等,看似瑣碎,但卻讓我有機會能與正職同事協作,我認為是個非常寶貴的經驗,且自己的剪輯技巧也因此進步、透過翻譯反而學會了更多科技知識,可以說是個意外的收穫。

而選擇威盛的原因,除了想跳脫科系背景,還有一個較為現實層面的考量。其實說到底科技業畢竟還是台灣最有競爭力的產業,在這裡能接觸到最新的產業趨勢,比如現在技術發展到哪裡、有什麼樣最新的應用等等,最重要的是,能夠看見這些技術實際被運用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比如改善偏鄉教育或是長照困境。大數據、人工智慧,以往都只是聽說,但是在威盛你能真的親身感受其中的價值並動手做。我認為這樣的經驗對於文組生如我是非常有助於提升自我價值和競爭力的,很鼓勵還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或者像我一樣不甘於只能走文組領域,想要有不同可能性的同學們來科技業看看,相信你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心態面-生命中的選擇都是環環相扣

來到威盛以前,其實我已經有三份行銷實習經歷,但都是B2C導向,因此這是我第一次接觸B2B產業,也是我在畢業前的最後一份實習。一個很深刻的感想是,相較於B2C快速變化的環境,這裡的步調真的和緩許多,比較讓人能夠專心地一次做好一件事。但對我來說,這同時也讓我擁有好好認識自己的時間,為期半年的實習中,不敢說自己產出了多少、學到了多少,但很肯定的是,我比以前更加確定自己的價值了。

新聞所給予的訓練就是說故事的能力,而這樣的技能在行銷工作中其實非常受用。內容是行銷中很重要的一環,也是傳播領域的人能夠發揮影響力所在。回到最一開始的問題:「念新聞只能當記者嗎?」我的答案是很肯定的否定。跳脫框架是我在這份工作中學到最重要的事,很慶幸自己選擇了這裡作為實習的最後一站,讓我在未來的職涯選擇上又更清晰了一些。新聞業與科技業看似毫無交集,但其實有著許多價值重疊的地方;而每一個看似毫無關聯的選擇,其實都是生命中最好的安排。

本文由就讀於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的威盛行銷部實習生-張涵茜所撰寫!

VIA Technologies, Inc.
VIA Technologies, Inc.